0001.jpg

幼幼班的某日下午,佩佩突然很兇地對阿力說:「幹嘛!」


一察覺如此有攻擊性的語氣以及爭執一觸即發的氛圍,我立刻從別的角落快走過去,介入他們之間的互動,沉穩而關心的問:「怎麼了,為什麼妳要這樣說呢?」


佩佩憤怒嘟嘴說:「他拿我東西!」


我轉頭問阿力:「為什麼你要拿她東西呢?」


他抿嘴看著我不說話。

 

「講話呀?為什麼?」、「請你跟她道歉,別人的東西沒經過同意請不要拿」
有些大人一心急,這些話很容易就脫口而出,此時受到責備的孩子有更大的機率更用力的抿著嘴,堅決沉默,大人則更有可能認為孩子這是默認自己的錯誤行為,繼續指責說教著。

 

所以我勒住自己的舌頭,想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,我希望孩子願意練習說出行為背後的想法自己這麼做的原因,也知道當別人向老師告狀時,被告狀的孩子無論起心動念是好還是不適當,都可能因為害怕被責備而沉默,所以當我意識到這種問法可能會讓他以為被責備,進而開始選擇沉默時,我試著語氣再軟一點點的換句話說

0002.jpg

 

「為什麼會想要這麼做呢?你願意告訴我嗎?」


阿力喃喃了兩個字:「提醒」,我眼睛一亮繼續追問:「你是想要提醒她什麼事嗎?」


阿力這才慢慢點頭小聲地說:「它(髮圈)掉在地上我撿起來給她。」

 

太好了,這樣我就了解事件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了,就我對阿力的認識,我對於他的敘述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信,我決定先【重述一次他的想法→確認自己對於他的想法理解是否正確→他也確定我理解他的意思】,這個過程包含了展現對他發言的重視尊重理解,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一種方法。

 

我:「原來如此,你發現她的東西掉了,想要幫她撿起來。」


佩佩急著說:「可是我不要他撿。」

 

我終於了解事發經過和兩邊的想法,對於這場衝突,我的目標是
【讓孩子學會完整表達想法】【用溫和的方式表達】【緩和彼此緊繃的情緒】

0003.jpg

 

於是我先對佩佩說:「妳想自己撿自己的東西對不對?」重複確認孩子的意思


佩佩點點頭確認自己被理解,情緒逐漸消退


我:「阿力想幫忙妳撿起來,沒有想要拿走,我們溫柔一點告訴他:『阿力』,來佩佩我們一起說一次,『阿力,我想要自己撿,謝謝你幫忙』。」


她跟著我說一次後,我看向阿力,輕柔的跟他說:「佩佩說她可以自己撿起來,謝謝你的幫忙,這樣有好一點嗎?」


阿力點點頭,緊繃的氛圍煙消雲散,兩個小小孩又開心的玩玩具去了。

0004.jpg

 

整個過程,最重要的部分即為─


【尊重】
展現對於孩子想法與說法的尊重,讓孩子在信任的氛圍中開口表達,無論表達出來的語句與現實是否有差距,至少孩子願意表達想法,而不是默默壓抑,苦往肚裡吞影響的不只是長期下來的EQ及個性,連健康都有可能被牽動呢!


【理解】
「牛頭不對馬嘴」是最讓人無力的對話模式,無論談話對象是誰都一樣,尤其小小孩們正在發展語言,如果能有大人願意認真傾聽、重整他們的語句,進而說出更通順且完整的句子,不僅能增進孩子的語言能力,了解「原來可以這樣說」,還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被理解、被同理,情緒逐漸和緩後,也比較能平靜的參與之後的對話及互動。


【大人的表現】
孩子比我們想像來的更會察言觀色,當大人以急促、帶有怒氣的態度擔任處理者時,孩子不但很難和緩情緒,靜下心來聽大人說話,更容易在下次類似的衝突產生時,模仿大人的解決方法與態度。當大人的語氣溫和、平靜,孩子間的劍拔弩張也比較容易被撫平。


當大人已表現和緩且等待孩子一段時間,孩子仍沉在負面情緒難以起身,處理的方法就要轉向情緒教育的部分了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當我們想教孩子「好好說」的重要時,自己與身邊的人是否也有「好好說」呢?
好的溝通實在是一門說來概念簡單、執行起來卻有些複雜的學問,期待我們都能一起找到與別人「好好說」的方式,讓自己與孩子都變成更好的人。

Created by 小羊老師

arrow
arrow

    Give Me 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